我的小屋  我的简介  我的爱好  我的文章  我的摄影  我的印章  我的音乐  友情链接  与我联系

 

 

态度决定一切

 

返回

 

                 
  电话铃响了。我拾起话筒,听到那边传来一个女孩子的声音:“请问董…在吗?”我说我就是,问她是哪位,她回答说,是一个想去汇丰(汇丰数据处理上海有限公司,即SPC,在浦西)的陌生人,跟我打听一点事情。提起汇丰我就明白了。我在那里工作过,写了一些文章挂在网上,读者往往辗转找到我,就汇丰说开去。我对这个公司素来很有好感,聊起来便不会觉得乏味。
  听得出来,对方已经对汇丰有所了解,只是不怎么确信,还希望再多一个侧面去认识,看看它是不是适合工作的地方。“听说汇丰要拆了,是不是真的?六七月份要吃散伙饭吗?有没有一点八倍的工资补偿?”汇丰的业务要拆分出去,这个我就早知道,如果没记错,消息是总经理和楼层经理集合了众人亲自宣布的,那时距我离开汇丰还有十来天。可以说,我经历了SPC最强大的阶段。优化公司业务没什么不好,对很多人来说,改变意味着机会;高层领导也给员工吃了定心丸,公司的变动不会给个人的利益带来损失。具体的方案没定下来,不过有一点可以知道:一部分同事将转到张江。去不去都是两厢情愿,谁觉得不划算都可以走人。汇丰根据市场需要调整自己的业务,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。至于说那一点八倍的补偿金,有没有是一回事,作为外人,是多是少也没什么好谈论的。
  “汇丰升迁的机会多吗?他们说,在外面招聘会上,浦东汇丰(AOC)出来的人家就要,浦西汇丰出来的人家就不要。”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,这话一点也不错。我亲眼看过几个同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会。Crystle从进公司的第一个月开始就表现出色,不到一年就升职了,红包大大的有,这次也成了转到AOC的员工之一。有位女同事M各方面表现出色,曾代表SPC去香港参加歌唱比赛,后来内部调换到了一个更能发挥自身特长的部门。哪个公司都有弱处,汇丰负面的东西我早已领教,也时有耳闻。我觉得,不论什么时候、在什么地方,还是向前看的好,把汇丰当成自己的机会,充分利用它为员工提供的各种条件。该争取的可以争取,该放手的就轻松放手,很简单。2004年我编了个故事,里面说在某个时间,一位同事离职去了英语培训公司,一位同事跳槽后工资是五打头。一年之后,这两个预言都应验了。不用说别的,光是跳到渣打银行、Ebay易趣的我就认识四五个。AOC声誉怎么样我不了解,要说从SPC出去的人找不到好工作,那纯粹是胡扯。
  电话那边的人似乎不满意我的回答,说:“听说汇丰内部的勾心斗角很厉害,是不是这样?你对同事M了解多吗?”如果牵扯到了奖金、晋升这些敏感的方面,同事间磕磕碰碰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?就总体的环境来说,汇丰还是比较开明、比较和谐的。我在那里呆了两年,印象最深的不是被小人暗算的痛苦、不是怀才不遇的闷气,而是有一帮可以深入交流、可以相互成全的同事兼朋友——有的是文字上的切磋,有的是音乐方面的合作,有的是学业上的帮助,更多的是平平淡淡的相处的快乐。如果有更高的追求,自可以另谋高就;我不欣赏这山望着那山高、自己看不起自己的人。我和M不在一个部门也不在一个楼层,平时来往很少。2005年5月,我曾随她(还有很多人)去南浦大桥附近的一家民工子弟小学当义务老师,感觉她是一个很活泼、很有亲和力的人。电话那边说:“听说她个人作风……”话说到这个份上就很没意思了,人家的私生活和你有什么相干?如果说汇丰的风气真有什么不好,可能就是因为有一些像她这样东家长西家短的人。M的个人作风我从来没有了解过,也不想去了解。
  前不久,另一位陌生的朋友S在去汇丰面试之前通过MSN找到我,问我该怎么准备。我就和他说了一些。尽管那批有一千多个应聘者,他还是幸运地成为三个入选者之一。后来他专门来交大请我吃饭,一起聊了更多。现在S在部门里表现不错(有硬性的评估指标),这是很让人欣慰的。听到电话那边的人对汇丰横挑鼻子竖挑眼,我劝她不要再打这个公司的主意,因为她很难说服自己喜欢它;就算进去了,也会这也不爽那也不自在。——话说回来,汇丰对员工的要求还是很严格的,像她那么八卦的人能否通过面试还是个未知数。又说了几句,电话挂断了。
  说起米卢大叔,很多人会想起他曾带着中国男足冲进世界杯,颗粒无收;我更容易由他想到那句名言:“Attitude is everything.”面对同一个汇丰,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看法;让它成为回忆抑或梦魇,资源抑或障碍,全凭个人的态度。面对这个世界,道理也是一样。
                 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06.5.24早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