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小屋  我的简介  我的爱好  我的文章  我的摄影  我的印章  我的音乐  友情链接  与我联系

 

 

九千新生顺利入学  研究生略多于本科生

 

( 网络版返回

 
  
                 
  又到一年迎新的时节。9月8日和9日两天,2006级硕士、本科新生相继办理报到手续,跨进了百年学府交通大学的校门。我校各级部门通力合作,迎新工作进展顺利。今年我校共招收本科生4224人,研究生4730人(其中博士生1201名、硕士生3529名),新生总数超过9000人,为历年最高。
                 
  9日上午,正当迎新工作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,校党委书记马德秀来到新生报到处——闵行校区东区食堂,了解新生入学情况。校领导尤其关心贫困学生入学情况。马德秀仔细地询问了几个特困同学的家庭情况和目前的难处,勉励他们克服困难,尽快适应交大的环境,好好学习,为国争光。随后,马德秀等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一起,视察了学生宿舍,了解新生生活情况,亲切慰问贫困学生。


                 


     
    绿色锦囊,为贫困生开启生活的大门
                 
  来自云南文山麻栗坡的新生上陈绍文,从马德秀手中接过学校给特困生准备的“绿色锦囊”,心情激动不已。锦囊里有价值300元的饭卡充值凭证、超市购物券、长途电话卡,身无分文来到学校的特困生,可以凭借“锦囊”解决吃饭、洗澡等燃眉之急,和其他同学一样从容地开始难忘的大学生活。锦囊里还有一张勤工助学绿色上岗证,凭借这张上岗证,可以优先参加勤工助学活动,学校已经准备了上千个勤工助学岗位,持有上岗卡的贫困新生将会在入学后第二个月拿到收入。
                 
  300位像陈绍文一样因为没有学费和生活费而忐忑不安的特困同学,通过学校为贫困生开设的入学绿色通道,领到了包满爱心的绿色锦囊,可以开始安心学习了。
                 
  我校历来重视对新生的帮困工作。今年的迎新除了传统的绿色通道、贷款咨询等工作以外,学校特别关心受灾地区的贫困学生。通过对新生情况进行摸排,掌握了家庭经济困难同学的情况。学生处选派曾经受过资助的同学来到报到现场,对贫困新生采用一对一的方式,带领他们办理各种手续,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。
                 
     
    多管齐下,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
                 
  医学院的新生陈洁办理报到手续之后,收到了一张小卡片。陈洁称这张小卡片使自己的“定心丸”,因为卡片上面详细地记着有关的老师们的联系方式,告诉新生们有了困难可以打哪个电话找哪个部门哪个老师。陈洁高兴地说:独立生活和集体生活让我们向往,却让家长担心,有了这个定心丸,家长放心多了,我们也“有恃无恐”了。
                 
  新生对大学生活要有一个适应阶段,为了让每个新生都尽快融入学校的集体生活,学校方面多管齐下,采取了一系列措施。来自四川旱灾区的几名贫困生,是由高年级“老乡”陪同前来报到的,他们可不是“凑巧”一起报到的,是学校专门作出的安排。一路上,师兄师姐们已经把学校的情况和初入学的“注意事项”向新来的学弟学妹们讲了个清清楚楚,新生们对新生活和新学校的陌生和紧张也随之消失了大半。
                 
  今年所有的新生都被学校告知,不要自备电脑,这是防止初进大学的新生因为沉湎于网络游戏而耽误了学业。副校长印杰说,每年都有部分新生因为一时不适应大学生活而沉湎于网络游戏,导致学习一蹶不振甚至因此退学,学校的做法,是为了让新生们在大学一年级打好基础,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。至于需要使用电脑,学校的电脑机房都对学生开放的。而且,从大学二年级开始,就可以在寝室里免费上网了。
                 
  学校的“励志讲坛”专门设计了为期一个月的新生入学教育,请院士走上讲坛,告诉新生该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活和理想,让刚刚毕业的学长回校座谈,谈谈毕业以后对大学生活的感悟。学生处的苏老师告诉我们,这样的安排,能使新生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心理过渡,顺利开始大学生活。
                 
     
    住宿吃饭,开动脑筋提早准备解难题
                 
  在迎新的两天时间里,来闵行校区报到的新生超过8000人,随行的学生家长不下万人。家长们有地方住吗?会不会露天睡在体育场里?“我们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,确保每位学生家长都能住好。”后勤保障处处长王凌宇老师给出了这样的回答。
                 
  开学之前,学校对周边的宾馆进行了摸底调查,与其中的17家建立联系,在迎新期间对床位信息进行实时沟通。这些宾馆可以提供不同价位的房间,适应不同家长的需要。截至9日下午3点,还有140个床位可以调配,所以不存在露宿街头的问题。除此之外,学校还专门辟出一部分学生宿舍,为贫困同学的家长免费提供住宿场所。他们只要提出申请,办理简单的手续,就能住到简单干净的房间里。
                 
  在2006级新生报到之后,闵行校区的师生总数将达到25000人。暑假里,学校把原先容量为50吨的冷库扩容至100吨,可以储存更多的食品,让大家吃上实惠可口的饭菜。另外,学校还整修了几个主要的食堂,把餐位增加到7500个,确保广大师生用餐的需求。
                 
         通力合作,确保迎新工作万无一失
                 
  人流量的剧增也向学校其他各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挑战。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配合下,迎新工作扎实推进,圆满结束,赢得了新生和家长们的好评,也向社会递交了一份完满的答卷。
                 
  财务处和招生办、教务处、研究生院等密切配合,实现了缴费数据资源共享。他们在录取通知书发放之前就办好银行卡,并随之发放到新同学手中,鼓励他们通过扣款而实现缴费。财务处方淑津老师介绍说,如果事先已经扣款,报到所花费的时间不超过15秒钟。因为70%以上的本科同学使用了这项服务,尽管新生很多,窗口前也没有出现拥堵的现象。
                 
  八期的研究生楼9月3日才交付使用,而8号就是新生报到的日子。生活园区的阿姨们加班加点,打扫卫生、整理生活用品,确保新生住上整洁卫生的宿舍。园区还编写了《园区生活指南》和《家报》,发到学生宿舍,为他们提供各方面的咨讯。
                 
  保卫处提前在学校网页上挂出了“2006闵行校区迎新交通信息”,短短5天就有11000人次的访问量,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。他们与工程项目部进行过充分的沟通,减少了工程车进出学校的次数。他们也派出了全部的保卫力量,既允许私家车进入校园,体现人性化;又对车辆加强引导,保证宿舍区和主要道路的畅通。保卫处副处长徐新海老师介绍说,今年菁菁广场没有出现大面积的塞车,迎新期间的校园交通状况非常好。
                 
  早在暑假之前,后勤集团就启动了迎新的工作。他们检修了地面、路灯,清理了一批营业网点,加强对超市的监督管理。他们安排校园巴士往返于轻轨车站和报到处之间,还为新生接送行李。后勤集团党委书记朱红国说:“虽然集团已经市场化,我们依然把迎新当成份内之事,了解并满足同学和家长的需要,全力以赴把迎新工作做好。”
                 


 

     (与张文清合作。摄影:武新民。发表于2006年9月11日《上海交大报》,有改动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