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小屋
我的简介
我的爱好
我的文章
我的摄影
我的印章
我的音乐
友情链接
与我联系
音乐剧《六祖惠能》菁菁堂首演备受推崇
( 网络版
,返回
)
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”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是禅宗六祖惠能的作品。11月3日,音乐剧《六祖惠能》在我校菁菁堂隆重上演,华丽的舞蹈、优美的音乐和典雅的传统文化让无数交大观众为之倾倒,赢得了阵阵喝彩。

音乐剧《六祖惠能》根据《六祖坛经》等历史文献与民间传说的记载而创作,着重于刻画惠能的主要生平经历。他公元638年出生于新州(今广东省新兴县),24岁时离家求法,后被认作禅宗六祖。该剧展现了惠能“明心见性”的顿悟主张,同时塑造了神秀、惠明、印宗诸法师的形象。它以神秀与惠能在领悟佛法方面的差别作为主体内容,而把神秀向皇室推荐惠能作为序幕和尾声,表现了佛教圆融、和谐的精神。

导演钱正介绍说,《六祖惠能》是我国音乐剧与佛教题材的第一次结合。它不以武打为看点,也没有男女之爱,戏剧冲突相对薄弱;然而它有博大精深的历史作为依托,通过讲述僧人的故事而释放了传统文化的醇厚魅力。在音乐方面,《六祖惠能》以五音调式为基础,吸收民族音乐的精华,配以现代的制作手段,水平精良。
音乐剧《六祖惠能》由广东省云浮市党委策划,上海音乐学院创作并演出。交大之行是《六祖惠能》第一次面向公众,菁菁堂的上座率达到了八九成。在演出间隙,观众时常发出热烈的掌声,谢幕时长时间的欢呼更表明了交大师生对该剧的推崇与喜爱。据了解,《六祖惠能》不久将赴广州中山纪念堂献演。
演出结束后,音乐剧主创人员、广东省相关领导和宗教界人士举行座谈会,肯定了《六祖惠能》的成绩。与会者认为,该剧的主题是“和”,可以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,与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相契合。虽然个别细节和情节的处理尚有待修改提高,音乐剧《六祖惠能》还是在开拓佛教题材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,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。
(剧照由上海音乐学院提供。责任编辑:郑茂
。本文在2006年11月4日早上发表于交大新闻网,次日中午因故撤销链接,只保存网页内容。期间点击量约980,之后超过1000。
约2007年3月,该文链接短时间出现于交大主页,随即完全从交大新闻网消失。某网站在2007年11月27日转载请看这里。2007年5月11日媒体报道:沪粤音乐剧《六祖惠能》昨亮相“上海之春”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