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小屋
我的简介
我的爱好
我的文章
我的摄影
我的印章
我的音乐
友情链接
与我联系
2006上海高校校报研究会年会在我校举办
( 网络版
,返回
)
12月29日,由上海交通大学、华东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2006上海高校校报研究会年会在两校成功举办。会议总结了上海高校校报研究会2006年度的工作,就如何办好校报展开了深入的交流。来自上海市科教党委、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的领导以及32所高校的新闻从业人员近百人出席年会。
交大党委副书记郑成良为年会致辞。他指出,高校校报对大学文化建设至关重要,有助于推进科教兴国战略,在人才培养、社会服务等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。他说,高校校报要更好地体现新闻传播的一般规律,贴近生活,贴近实际。上海是高校密集的城市,郑书记希望上海高校校报研究会认真总结经验,在来年取得更大的成绩。
上海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、《上海交大报》主编熊丙奇作2006年度工作总结,并提出明年的工作打算。2006年,校报研究会积极组织参与全国和上海的高校校报好新闻评比,开展赴江苏、云南、浙江等地的考察,出席了全国高校校报协会年会。2007年校报研究会将继续进行培训工作,深入开展考察交流活动,推动高校校报评估,编写上海高校校报史。
上海市科教党委宣传处副处长曾方、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贾树枚出席会议并发言。曾方指出,广大师生都面临着网络、电视、报刊等多种传播渠道,高校新闻工作者要加强理论学习,不断提高业务水平,为构建和谐校园发挥应有的作用。他希望各高校搭建好、使用好校报研究会这个平台,科教党委将和大家共同努力,推进高校校报各方面的工作。贾树枚结合传媒行业形势分析了校报所面临的处境,对高校校报提出了创新方面的要求。
会上,上海高校校报研究会秘书长、《上海交大医学院报》主编胡德荣宣读了2005年上海高校校报好新闻名单,《文汇报》资深编辑俞松年、新华社资深记者叶世涛对获奖作品进行了点评。俞松年认为,“好新闻”具有时效性强、传播价值大、独家原创、写作规范等特征,他以此为标准,分析了高校消息类作品中存在的导语不明、篇幅超长、评论过多的问题。叶世涛肯定了获奖通讯类作品的整体水平,希望高校校报记者能开拓新闻题材,多写一些短小活泼、为师生所喜闻乐见的通讯作品。
校报研究会年会是一个学术的平台、交流的平台,与会人员展开了坦诚的对话。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吴为民认为,校报是学校对外宣传的支撑,可以配合学校的中心工作。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仲立新说,华师大刚刚实现重心向闵行的转移,交大和华师大比邻而居,共同主办这次年会是两校扩大合作的新起点。
(发表于2007年1月8日《上海交大报》。编辑:郑茂)
|